見的外周血管疾病有動脈硬化性閉塞癥、動靜脈血栓形成、動脈瘤等,外周血管疾病主要累及下肢動脈,通過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栓,導致官腔縮小,甚至閉塞,使組織缺血缺氧引起壞死,最終導致截肢,早期如不及時治療,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該疾病是高血壓和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4月6日發布首份《全球糖尿病報告》說,全世界各地區糖尿病患者人數都在不斷增加,流行程度也不斷加劇。2014年全球共有患者4.22億人,大多數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約占全球人口8.5%,而1980年這一數字僅為1.08億,約占全球人口4.7%。世衛官員指出,中國Ⅱ型糖尿病發病率在過去數十年中呈“爆炸式”增長,1980年只有不到5%的中國男性患有糖尿病,而目前這一比例超過了10%。統計顯示,在中國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糖尿病患者。
從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間,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上升了4.15個百分點,絕對值增長了54%。 我國20歲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6.6%,即高血壓患病人數達2.54 億, 其中20~44歲年輕人和農村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增長快。而據2002年調查數據,我國18 歲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壓患病率為18.8%。201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3億左右的高血壓患者,每年新增高血壓病例達1000萬。中國高血壓患者發生卒中/心梗的比例明顯高于歐美人群,近年來中國人群中的高血壓發病率在24%~27%之間。
數據顯示,在中國現有高血壓患者中,患有外周血管疾病的人數約為800萬,約1.139億中國糖尿病患者中患外周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2000多萬,其中約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
外周血管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早期的涼、麻、痛及間歇性跛行和晚期的靜息痛及相應組織干性壞疽,治療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研究顯示介入治療放置支架術后1年患者保肢率能達到78%-85%,療效明顯高于其他療法。與冠脈支架相似,微創介入外周支架治療也先后經歷了裸金屬支架(BMS)時代、藥物洗脫支架(DES)和可降解支架時代。因為外周支架與冠脈支架在材料、直徑和長度都不同,冠脈支架直徑小、比較短、沒有外界的機械擠壓,相對來說耐疲勞性能要求不高,而外周支架直徑大(冠脈支架2-3mm vs 外周支架至少2-6mm)、比較長(冠脈支架1-2cm vs 外周支架至少5-10cm),總之,外周支架在支架材料上對徑向支撐力及降解水平的要求更高,研發難度更大,目前只有美國雅培公司的可降解PLLA外周血管支架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全降解外周血管藥物洗脫支架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下肢動脈血管栓塞的治療。具有與AMSorbTM冠脈支架類似的獨特的螺旋排列閉環單元結構,支架彎曲性能良好。該項目得到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北京市、中關村等多個科技項目的資助。